主办单位:中共泰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泰州市监察委员会
苏ICP备05003226号
Copyright © http://tzlzw.taizhou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
“三绝诗书画,一官归去来”,作为一代廉吏,郑板桥为官十二载,案无留牍,关心民瘼,辞官还乡时,百姓痛哭遮留,家家画像以祀,一首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诗句,多次被引用,甚至被奉为座右铭。
作为书画大家,他领异标新,删繁就简,无论“六分半书”,还是墨竹兰石,无论诗词楹联,还是文章印石,都让人品咂再三而爱不释手,便是意思直白却朗朗上口的《板桥道情》,至今都久唱不衰。作为一名家长,板桥乾隆元年(1736年)44岁中进士,离开家门,乾隆七年(1742年)50岁宰范县县令,直至乾隆十八年(1753年)61岁还乡,其间游学、访友、当官,都不忘对家乡的思念。
在雨后、窗前、午夜梦回,饮一壶似酒乡愁,他写下了大量的家书,受方是板桥的堂弟郑墨,因板桥无同胞兄弟,与郑墨感情深厚,家中事务由郑墨照应。这些家书,虽也有少量涉及谈诗论画、读书心得、文艺主张的杂感,更多的则“绝不谈天说地,而日用家常,颇有言近旨远之处”,后精选十六篇付梓成《郑板桥家书》。
翻开来,其中教育家人、子女的家训,包括兄弟要与人为善,孩子要平等友爱,家人要遵纪守法,告诫自己要得志不傲,回报桑梓……殷殷之情,溢于言表。其良苦用心,品读之后,受用无穷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,去傲气、亲平民、勤政廉政,必有裨益。即便对普通百姓的“齐家”,亦有学习借鉴之处。无怪乎有人评价:(板桥)十六通家书,皆世间不可磨灭之文字。
人本同根 善施无痕
若事事预留把柄,使入其罗网,无能逃脱,其穷愈速,其祸即来,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、不可测之忧。试看世间会打算的,何曾算计得别人一点,直是算尽自家耳!
——《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》
许多年前,板桥还是秀才时,曾翻检出以前家奴的卖身契,马上就烧掉了,并不出示给那些人,以免他们难堪。他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,主仆相安就留下,若不能友好相处则可离开,不必签订契约、日后去勒索为难人家。板桥一直主张人人平等,“人本同根”,“天道循环”,富贵或贫穷都是可以改变的,“一旦奋发有为,精勤不倦,有及身而富贵者矣,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,王侯将相岂有种乎!”一个穷人只要他发奋图强,刻苦努力,孜孜不倦,用不了多久就能发达起来。如果因为自己现时的强势,就去苛责别人,是非常好笑的。因此板桥告诫家人,一定要与人为善,做好事莫留痕迹,不求回报,算计别人就是算计自己。
得志不傲 周济乡亲
设我至今不第,又何处叫屈来?岂得以此骄倨朋友!敦宗族,睦亲姻,念故交,大数既得;其余邻里乡党,相周相恤,汝自为之,务在金尽而止。
——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》
这封信写于乾隆九年(1744年),此时板桥在范县任职已有两年,范县政通人和,民安盗息,且板桥又老年得子,正是人生最得意之时。但板桥没有妄自尊大,他想到了家乡的族人,想到了邻里乡亲,想到了旧时朋友,“可怜我东门人,取鱼捞虾,撑船结网;破屋中吃秕糠,啜麦粥,搴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,旁贴荞麦锅饼,便是美食,幼儿女争吵。每一念及,真含泪欲落也”。悲悯之情油然而生,因此让堂弟郑墨带上自己的俸银,挨家比户,逐一散给,尤其对“无父无母孤儿”,“宜访求而慰问之”,“务在金尽而止”。板桥做官而不忘本,得志而不狂妄,关怀故友,同情弱者,慰问乡亲,一片真情令人感喟。这封家书中,板桥为子弟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效仿和学习。
体恤他人 暖老温贫
天寒冰冻时,穷亲戚朋友到门,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,佐以酱姜一小碟,最是暖老温贫之具。
——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》
板桥平生最重农夫,认为“天地间第一等人,只有农夫”,“使天下无农夫,举世皆饿死矣”。他不仅告诫家人对农夫要“体貌”(以礼相待)、怜悯、周全、宽让,还要求家人学习农活,自耕自种,自采自收。上文正是板桥对待穷苦亲戚与友人的古道热肠,访贫问苦不在鱼肉荤腥,一碗炒米茶最是体贴实在。即使对家人,板桥也要求节俭度日,咽碎米饼、煮糊涂粥就够了。作为一名儒者,板桥的仁爱观念再一次表露无遗。而作为一名封建官吏,板桥所持有的“农夫第一”思想是难能可贵的。
严于律己 不同流俗
他自做他家事,我自做我家事,世道盛则一德遵王,风俗偷则不同为恶,亦板桥之家法也。
——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》
板桥为官多年,清正廉洁,有口皆碑。在改建房屋、置办田产上,也能严于律己,关心他人。家书中,他说,天下无田无业的人多了去了,我怎能贪得无厌,去占有别人的土地?写这封信时,封建地主阶级和富商都在疯狂地掠夺土地,促使广大农民失去了仅有的土地,生活每况愈下。当有人问他“世上连阡越陌,数百顷有余者,子将奈何?”板桥作出了上面的回答,我虽无力改变现状,改变不了他人,但我始终要求自己和家人,不同流合污,不一起作恶,这也是我们家的家法。
平等互爱 做人第一
家人儿女,总是天地间一般人,当一般爱惜,不可使吾儿凌虐他。凡鱼飨果品,宜均分散给,大家欢嬉跳跃……夫读书中举,中进士,作官,此是小事,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。
——《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》
郑板桥52岁才有了个儿子,当然非常疼爱,但他并不娇宠溺爱。教育家人对待孩子应与下人的子女一样,大家都一样是人,有什么好特殊的呢?他要求儿子与小朋友同玩耍,共吃食,大家开开心心平等相处。他说,如果我的儿子在吃好东西,下人的孩子却在一边馋得流口水,他们的父母见了该有多伤心,只能搀了孩子忧伤离去,这不是拿刀子在割父母的心吗!
因此他告诫家人,当官事小,做人第一。在封建时代,读书当官、仕途经济是一脉相承的,板桥能将做人置于当官之上,实属开明。当官重要还是做人重要,怕也莫衷一是,多少家庭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业,却疏于教育孩子怎样成人,只怕是因小而失大。板桥对下人如此平等相待,对孩子严格要求,如此用心,如此雅量,其官德与人格,真可令后人钦敬。
(作者系兴化市委第三巡察组 朱秀坤)
主办单位:中共泰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泰州市监察委员会
苏ICP备05003226号
Copyright © http://tzlzw.taizhou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举报电话:12388